端聞 | 端傳媒新聞播客

端传媒音頻 | Initium Audio Acast

端聞 | 端傳媒新聞播客

A News podcast

Good podcast? Give it some love!
端聞 | 端傳媒新聞播客

端传媒音頻 | Initium Audio Acast

端聞 | 端傳媒新聞播客

Episodes
端聞 | 端傳媒新聞播客

端传媒音頻 | Initium Audio Acast

端聞 | 端傳媒新聞播客

A News podcast
Good podcast? Give it some love!
Rate Podcast

Episodes of 端聞

Mark All
Search Episodes...
2024年美國大選即將到來,作為關鍵搖擺州之一的喬治亞州成為選戰焦點。距離亞特蘭大市中心僅半小時車程的小城 Decatur,人口僅有兩萬多,主要由受過高等教育的白人組成,近年來成為民主黨的鐵票區。在 Decatur,由於保守派近年來發動的「文化戰爭」,激起了當地自由派的「反向動員」。本期「端聞」,特約撰稿人謝達文將實際走訪這座喬治亞小城 Decatur,深入探討文化戰爭如何影響選情,帶來現場觀察。➤來自美國選舉現場的一手資訊和紀錄,點擊訂閱>>>美國大選限定新聞信➤端傳媒新網站、新A
從2021年到2023年,超過十二萬香港人通過BN(O)簽證抵達英國。而去年11月「歡迎港人委員會」發表的一項報告顯示,超過四成BN(O)港人表示移英後財務健康和精神狀況變差。除了BN(O)簽證,還有許多香港人申請了英國政治庇護,等待審批超過一年。迷茫、焦慮、抑鬱,帶著政治和社會創傷移英的香港人,如何在新的國家織起情緒互助的「安全網」?本期「端聞」,端傳媒特約撰稿人陳琪,為你講述移英港人的心路歷程。➤來自美國選舉現場的一手資訊和紀錄,點擊訂閱>>>美國大選限定新聞信➤端傳媒新網站、新
2023年6月,中國網上熱議「新聞專業是否值得報考」。知名補教老師張雪峰在直播中直言不推薦報考新聞專業,甚至說「如果我孩子報考,我會把他打暈」。這反映了近十年來年輕人對新聞專業態度的轉變。曾經競爭激烈的專業,如今成為許多人的「調劑」選擇,且學生對校園媒體的熱情也逐漸消退。本期「端聞」,端傳媒特約撰稿人梁嶼桐將探討中國校園媒體的變遷與新一代新聞學子的心態轉變。➤來自美國選舉現場的一手資訊和紀錄,點擊訂閱>>>美國大選限定新聞信➤端傳媒新網站、新APP上線優惠:暢讀會員首月5折:http
自一年前以色列與哈馬斯爆發衝突以來,中東的戰火不曾停歇。戰火已從加沙地帶蔓延至周邊國家。與此同時,全球各地的抗議聲浪持續升高。以色列社會內部,左翼的批評聲音也日益增強。以色列是否會展開全面戰爭?以色列國內,誰在試圖反思這場戰爭?本期「端聞」,端傳媒即時組編輯Eric帶來最新戰況,特約撰稿人祁連山為我們解析這場戰爭對以色列帶來的影響,並講述一群本地左翼青年的故事。➤來自美國選舉現場的一手資訊和紀錄,點擊訂閱>>>美國大選限定新聞信端傳媒新網站、新APP上線優惠:暢讀會員首月5折:htt
疫情前,中國一直是全球奢侈品消費的重要市場。在過去十餘年,中國經濟的迅速崛起與社會財富的集中,催生龐大的中產階級。這一階層在滿足生活基本需求之餘,開始狂熱地追逐奢侈品所附帶的身份象徵,進一步推動了中國奢侈品市場的高速增長。然而,這一增長趨勢在近幾年出現了明顯的反轉。受疫情和嚴格清零政策的影響,中國消費市場受到重創。疫情結束後,人們預期經濟能強勁復甦,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但多項數據顯示,這一復甦並未如願發生。本期「端聞」,端傳媒特約撰稿人林晨將為您講述中國中產階級消費心態的變化。➤端傳媒
今年六月,十對同志伴侶在香港逸東酒店舉辦了一場特別的婚禮。他們在這座同志婚姻尚未合法化的城市裡,鄭重向彼此許下誓言,攜手走入婚姻。這場與眾不同的婚禮是怎樣的?在這些婚姻背後,伴侶們有著哪些故事和心路歷程?本期「端聞」,端傳媒特約撰稿人伍詠欣參加了這場婚禮,分享一對同志伴侶的人生故事,並深入探討香港同性權益的現況。➤端傳媒新網站、新APP上線優惠:暢讀會員首月5折:https://bit.ly/4dWgvHj➤延伸閱讀走進LGBT婚禮前,一對香港女同志歷經離婚與飄泊建立了真正的家【本期
來自中國福建福州的梅姐、Cindy和池騁在二十年前、十年前和兩年前分別選擇出國。去年,她們在加拿大多倫多的中餐館相遇——成為一起工作的企台(餐館服務員)。出國帶來的改變,不只是語言環境、生活環境,還有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中微妙的變化,中餐館裡的權力等級、親密關係中的權力關係和移民在加拿大社會所處的位置,是什麼樣子?本期「端聞」,端傳媒特約撰稿人池騁為我們講述她移民加拿大後,在多倫多中餐館打工五個月的所見所聞。➤端傳媒新網站、新APP上線優惠:暢讀會員首月5折:https://bit.ly
福建一直是中國的移民大省,改革開放之後,北美成為多數移民的選擇。梅姐、Cindy和池騁都來自中國福建福州,她們分別在二十年前、十年前和兩年前選擇出國,於去年在加拿大多倫多的中餐館相遇——一起做餐館的企台(餐館服務員)。三位福建女子決定出國,這樣的選擇是怎麼產生的,需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她們認為這樣的選擇值得嗎?本期「端聞」,端傳媒特約撰稿人池騁為我們講述她在多倫多中餐館打工五個月的所見所聞。➤端傳媒新網站、新APP上線優惠:暢讀會員首月5折:https://bit.ly/4dWgvH
過去十年,臺灣高等院校裡的新聞科系,變得不再熱門。「沒人想當記者」似乎已成為這一代的共同心聲。為什麼臺灣的年輕人不再看好新聞行業的前景?本期「端聞」,由臺灣組記者章凱閎帶你深入探討臺灣新聞產業所面臨的變化與挑戰。➤端傳媒新網站、新APP上線優惠:暢讀會員首月5折:https://bit.ly/4dWgvHj➤延伸閱讀不想當記者成世代心聲,大學教師也不鼓勵,台灣新聞業如何走下去?當「新聞」的界線模糊後,自媒體「取代」傳統媒體了嗎?【本期製作團隊】出品:端傳媒音頻監製:甯卉主持:楊靜編輯
9月9日,今年美國總統選舉的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與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參加美國ABC電視台的辯論,兩人第一次正式見面。許多選民對賀錦麗在關鍵議題上的立場並不熟悉——這場辯論是她取代拜登後向選民介紹自己的機會。她表現如何?特朗普又是如何應對這位「新」對手?他在辯論中說「非法移民會吃別人的寵物」,真相為何?辯論結束後,民調有何變化?本期「端聞」,端傳媒特約撰稿人謝達文為你解釋:這場總統候選人辯論告訴我們什麼。➤端傳媒新網站、新APP上線優惠:暢讀會員首月5折:https://bit.ly/4
9月6日,颱風「摩羯」在海南省文昌翁田镇登陸,後轉向越南。根據中央氣象台評估,最強風力超過17級。除了超強颱風,還有「百年一遇」的暴雨——2021年的鄭州暴雨、2023年的北京暴雨和香港黑雨。為什麼極端天氣越來越頻繁發生?未來我們又該如何面對極端天氣?本期「端聞」,端傳媒特約撰稿人泰一將為你解釋氣候變暖、海溫上升與極端天氣頻發之間的關係。此外,本期「端聞」將以聲音呈現多元視角。端傳媒評論組編輯符雨欣將從性別角度出發,分享台灣號稱第一個草根女性政黨的發展歷程,並探討一個小型政黨如何在成
過去幾年,中國的「獨立文化空間」陸續關閉,而這一趨勢並未隨著疫情的結束而停止。疫情過後,隨著官方監管的進一步加強,一些獨立文化空間因審查壓力被迫關閉。此外,不少長期居住在中國的外國人也選擇了離開。這些倒閉的空間和離開的外國人們,曾經面臨怎樣的困境與選擇?本期「端聞」,由端傳媒特約撰稿人玉辛,講述他們的故事。➤端傳媒新網站、新APP上線優惠:暢讀會員首月5折:https://bit.ly/4dWgvHj➤延伸閱讀何以為家?——一個北京老外的出走,與一間獨立音樂酒吧的被迫關停【本期製作團
今年三月,香港的兩本地方書:《再現梅窩》和《南涌講古》相繼出版。位於香港邊緣的梅窩和南涌,有著怎樣的香港記憶?當我們談論香港歷史與身分認同,如何找到被英國殖民以前的香港,是什麼樣子?從上世紀初單身女子群居的姑婆屋, 到首支港人的抗日民兵隊伍,還有殖民地時期的英軍招募——南涌與梅窩見證了香港的變化;但作者們作為外來人,要如何與時間賽跑、記錄歷史?本期「端聞」,端傳媒評論組編輯符雨欣,前往梅窩和南涌探訪,為你講述。➤延伸閱讀在香港邊緣上的南涌和梅窩,外來人如何做一本地方書?➤ 這是一間屬
去年3月17日,歌手泰勒絲(Taylor Swift)開啓了她的第六次巡迴演唱——時代巡迴演唱會(The Eras Tour)。這場巡演迅速成為無法忽視的新聞熱點,每一站演出都引發了熱議。有調查公司估算,僅在去年夏天,泰勒絲的演唱會就在北美地區創造了約50億美元的經濟活動。《華爾街日報》也做過計算,若考慮通貨膨脹的影響,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如今,各國都希望泰勒絲能到訪該國巡演,藉以帶動當地經濟。泰勒絲是如何成為這個世代的文化現象,甚至打造「一個人的
8月20日,遊戲《黑神話:悟空》全球同步上線。發售一小時後,同時在線玩家超過一百萬;據估計,該遊戲首日銷量超過四百萬份,足以載入全球單機買斷制遊戲的歷史。但國族主義、陽剛氣質,成就傲人的商業戰績幕後,卻暴露落後的性別意識。《黑神話:悟空》成功背後的興奮與爭議,究竟是什麼?本期「端聞」,端傳媒遊戲專欄「Game On」編輯楊靜,為你解釋。➤延伸閱讀《黑神話:悟空》,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風險越大➤ 這是一間屬於你的新聞媒體,而我們也同樣需要你。加入會員或升級現有會籍,可享九週年限時優惠:尊享
韓國是全球跨國收養兒童的最大輸出國之一。自1953年韓戰結束後,韓國國內孤兒數量急劇增加,估計達到200萬人,這使得韓國掀起一場現象級的「跨國收養潮」。在龐大的收養群體中,有些人在長大之後回到韓國尋根,也有一群人則被遣返回國。還有人是到了韓國才發現,過往的收養文件存在許多問題,包括出生日期、地點和親生父母的資料都曾經遭到篡改。這些送養兒童們,無論是童年,或是成年之後分別面臨著難以想像的困境。本期「端聞」,由端傳媒國際組記者Abel為您講述韓國送養潮背後的歷史問題,以及這些「送養兒童」
本週,美國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在芝加哥舉行。拜登以一句「美國,我為你竭盡全力」為政治生涯總結,走下舞台。副總統賀錦麗和明尼蘇達州州長蒂姆·沃爾茲正式接受民主黨總統、副總統候選人提名,黨內一片團結。然而在大會場外,針對以巴戰爭的遊行同步爆發:選民喊著 "Kamala, you’re a liar","Free free Palestine". 為什麼這樣的遊行在共和黨大會沒有發生?賀錦麗面對眾多選擇,為什麼挑了沃爾茲作為競選搭檔?本期「端聞」,由端傳媒國際組主編陳婉容、特約撰稿人謝達文、
今年五月初,中國社交媒體上最熱的話題,是「胖貓自殺事件」。胖貓姐姐對譚竹的指控在微博登上熱搜後,網友紛紛站隊。幾乎同一時間,廣東省梅州市一高速公路路段發生坍塌事故,造成48人死亡,卻鮮少有人在公共社交媒體討論。為什麼私人事件引人注目,公共事件卻乏人問津?是誰操控了大眾關注的焦點,這背後又隱藏什麼樣的性別議題?本期「端聞」,由端傳媒特約評論撰稿人弦子,梳理事件背後網絡輿情的發展,也分享她作為女權主義者的觀察和思考。➤延伸閱讀胖貓與梅州事故:被利用的熱點、假性性別進步,與湮滅的個體死亡廣
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一直試圖走「巴爾幹路線」進入歐盟;而最近一年,不少中國人加入了這一行列。他們說,比起美國,走線到歐洲的時間更短,成本更低。在當地,偷渡並不叫做走線,而叫做「game」,就是英文的「遊戲」。但這真的意味著走線歐洲更簡單、更順利嗎?歐洲的高福利,真的像中國走線人想像的那麼美好嗎?他們的期待,是否真的能夠實現?在這個音頻系列報導的最終章,特約記者馮兆音帶我們認識「潤」去歐洲,「go game」的中國人。➤延伸閱讀走線歐洲:低成本、高福利?選擇「潤歐」的中國走線人➤ 這是
對於大多數的中國走線人而言,一但跨過美墨邊境,漫長的走線之路就暫告一段落。然而,提到墨西哥也離不開「風險」二字,不少走線人不約而同表示,墨西哥是走線路程中的一大難關。而在「最後一哩路」上,還有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性少數群體。他們願意花上幾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在庇護所裏苦苦等待一個「CBP One」抽籤預約的機會,盼著一個「合法」進入美國的可能。在這個音頻系列報導的第三部分,端傳媒特約記者 Mengyu Dong 為我們帶來「美墨最後一哩路」的現場,以及性少數群體的走線客的故事。➤延伸閱
在二、三十年前,偷渡到美國的中國人中,許多來自福建農村。他們大多數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主要是為了掙錢而冒險偷渡。然而,近兩年來,「走線」到美國的中國人的來源地和背景變得更加多樣化。儘管沒有官方數據統計中國「走線」人士的平均收入水平,但近年來發現其中不乏中產階級。他們中有中小企業主、教育培訓行業的老師、貿易公司職員。由於疫情封控、經濟下行和政策轉變等原因,他們原本相對穩定的生計變得難以為繼。在這個音頻系列報導的第二部分,我們講述兩個選擇「走線」的中產人士 Vincent 和李小三的故事
過去兩年,「走線」成為了人們談論中國移民浪潮時,不能迴避的關鍵詞。數萬名中國人,以這種方式,尋求人生新的出路與可能。今年七月起,走線的路途開始悄然發生變化。厄瓜多爾暫停對中國護照持有者免簽;美國時隔五年後第一次重啟包機遣返中國非法移民——這又將意味著什麼?在「端聞」推出的四集音頻系列報導「走線,未完成」裡,馮兆音作為長期報導中美事務與中國移民的記者,從自己的經歷出發,透過最新發掘的走線故事,講述走線的新現象與新變化。並嘗試回答,走線將何去何從,走線對於「走線人」,以及對於中國和世界的
6月10日,在吉林省吉林市的一個公園裡,有四名美國籍教師被一名本地男子持刀刺傷。半個月後,蘇州又發生了一起涉及日本籍學童的襲擊事件,一名中國籍校車引導員不治身亡。中國外交部強調這都是「偶發事件」。與以往的「戰狼外交」不同,日籍學童襲擊事件發生幾天後——6月29日至30日間,搜狐、網易、新浪、騰訊、抖音等中國互聯網社交平台,都陸續發布了「關於處理煽動中日對立、挑動極端民族主義情緒相關違規內容的公告」。在華外籍人士遇襲事件頻發,是不是這幾年「中國政府鼓勵民族主義言行」的一種結果?本期「端
2024年5月13日,加拿大著名小說家、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莉絲·孟若(Alice Ann Munro)在安大略省辭世,享年92歲。然而,孟若離世兩個月後,她最小的女兒 Andrea Skinner 揭開一個震撼的秘密。7月7日,Andrea Skinner 在加拿大《多倫多星報》的評論版刊出一篇投書,揭露自己在九歲時被繼父 Gerald Fremlin(孟若的第二任丈夫)性侵的經歷。這起事件在網上快速發酵,也在文化圈引發了一場大辯論。本期「端聞」,由端傳媒特約撰稿人黃潤宇,
2024年巴黎夏季奧運會將於法國時間7月26日開幕,預計迎來約1500萬名遊客。本屆巴黎奧運會的開幕典禮也罕見地不在運動場館內舉行,而是選在塞納河上進行,屆時各國運動員將搭船,行經巴黎中心地帶。不僅如此,巴黎奧委會還計劃在塞納河舉行奧運會的游泳比賽。然而,隨著奧運會接近,外界對塞納河水質是否適合舉辦游泳比賽仍存有不少質疑。為什麼巴黎如此堅持在塞納河舉行游泳比賽?本期「端聞」,端傳媒特約撰稿人Daniel將為大家解釋,為什麼法國人如此執著於在塞納河游泳,以及這件事如何在當地引發不小的風
Rate
Contact This Podcast

Join Podchaser to...

  • Rate podcasts and episodes
  • Follow podcasts and creators
  • Create podcast and episode lists
  • & much more

Unlock more with Podchaser Pro

  • Audience Insights
  • Contact Information
  • Demographics
  • Charts
  • Sponsor History
  • and More!
Pro Features